留学资讯> >

如何看待圈子效应?没背景的孩子该如何咸鱼翻身,有背景的孩子该如何扶摇直上?

2019-02-19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世界上都存在着穷富差距,形成两种不同阶层圈子。不论是哪种阶层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



然而经济的差距,不同阶层所拥有的资源,接受的教育以及各自的文化条件,社会地位、家庭环境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异。


来自于贫弱阶层家庭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获得的教育资源支持乏善可陈。


一位移居于美国的妈妈关于美国教育资源的分布就曾就透露:


美国看似自由,实则阶层固化极其严重,而这种阶层固化的根源就是教育资源的固化。


美国中小学教育经费,有很大比例直接来源于房产税。房产税是按房屋价值缴纳,所以高档社区的房产税比穷人社区高很多倍。


相应的, 高档社区小学的经费和师资水平要比穷人社区高很多倍,双方的教学条件简直是天壤之别。


美国的有钱人孩子,上的是优质公立小学或学费高昂的私立小学,学生学业负担相当重。不仅有各种作业,课后还会参加各种辅导班,很多有钱人还会给孩子请家庭教师。


而那些贫困社区小学经费聘请足够教师都困难,谁还会给你留作业?谁天天盯着你学习?那里的孩子天天都被放羊。


有钱人会绞尽脑汁把孩子送进又好又贵的私校,让孩子在接受精英教育之后,继续成为同一阶层乃至更高阶层的精英;


来自这些富裕阶层的家庭他们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资金支持去投注于孩子的教育上面,报考各种课外辅导班。


还有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孩子的教育进行一步步科学系统规划并监督执行,最后迈进名校的大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还有:一位成功就读MIT的印度学生曾在网上分享了她的申请经验。从中可以看到,她的申请规划最早从初三就已经开始。



现在随着竞争日益加剧,以及众多家长意识到早规划的重要性,络绎不绝的家长纷纷来棒呆寻求低龄规划。


相反,工薪家庭所能做的:只能是让孩子就近入读公立学校,至于孩子的未来规划如何也只能全靠孩子了。


这样的情况在英国也大体相似~


私立和公立学校提供的教育有何不同,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何差异?


对此保有浓厚兴趣的BBC,就此推出了一部探究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差异的纪录片。

纪录片在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给出了这样一个值得深思的事实——在英国,仅有7%的人接受过私立教育。可凤毛麟角般的7%,却不成比例地主导着英国的上流社会与精英行业。

这部纪录片发现了以下的事实:School Swap——The Class Divid


公立学校—贝姆罗兹


位于德比市的贝姆罗兹公立学校,其学区覆盖了这座城市最贫穷的社区,许多工薪家庭、底层移民的孩子,都会直接就近入学。在每年新收的150个学生里,有相当数量竟然没接受过系统教育,也不会说英语。每年新入学的学生,其中大概只有3-4%能达到A等级,剩下的,则是数量庞大的BCD,即水平较差的孩子。


在姆罗兹公立学校的课堂上,安静听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有时学生还会辱骂老师,以及扰乱课堂秩序,影响课程顺利进行。


老师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被用来照看那些平庸的孩子。学生人数众多,学校资源有限,兴趣班种类很少,且只有少数学生才能“抢”到。学生数量是私立的两倍,这意味着单个学生不能得到足够关注和重视。


放学早、作业少”更是让学生彻底放飞自己~


私立学校——沃明斯特


而沃明斯特私立学校,是一所寄宿制中学,90%以上学生来自富裕家庭。它拥有严苛的选拔与入学标准这所学校占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能力水平排在全国前25%的,BCD等级的孩子也有,只不过是寥寥的个位数。


经费充裕、设施齐备,拥有丰富的课内课外资源,请名人前来演讲,还有丰富多彩的兴趣班。


全校有多达42个兴趣小组,步兵见习队、天文社团、车辆组装……丰富程度让人目瞪口呆。高端的社交晚宴培养学生得体的礼仪,培养为一名社会精英。



还有严格规定的学校制度,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


宿舍十点钟熄灯,七点钟起床。”


“熄灯后和课堂上不允许使用手机。”


“女生不允许化浓妆、穿短裤或散开头发


这些严格的规定和制度培养了学生的自律精神当然,沃明斯特的校规不会仅仅局限在宿舍内,课堂上,大多数孩子都能专心致志地听讲,


且它的强大还在于其各个环节的优秀,学生、老师、家庭、资源、硬件……环环相扣,形成合力,以促成一流学子的完美人生。


私立和公立学校所提供的教育和资源异露骨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而这种差异离不开金钱的支撑。不同环境下培育出了不同孩子。


虽说富裕背景不是决定孩子优秀/名校录取唯一因素但却可以更大几率塑造一个全面发展优秀的孩子。


随着时代发展,多方协助,多种资源支持,从小规划下全面培养的孩子越来越受名校的青睐,这样的学生被认为是未来的引导者。



因而进入常春藤等美国顶尖名校的孩子大多数都来自于富裕的美国家庭。


在世界范围内,每年都有很多高中生——课业成绩全优、SAT考试几近满分、手握重量级推荐信——却不知道自己为何被拒之门外?!


有趣的是,根据披露的哈佛内部文件,哈佛大学会向一些特定群体提供招生倾斜。例如哈佛校友子女、教工子弟、招募的运动员、以及院长或主任兴趣清单上的申请人——这通常包括非常富有的捐赠者和知名人士的子女,大多是白人。


根据哈佛大学提供的数据,以上四种申请人只占总申请人数的5%,但是在录取学生中所占比例却高达30%。在每年超过四万人的申请者中,大多数人的录取概率在4.5%到5%。但出自以上群体的申请者,却拥有45%的录取率。


一同暴露的还有哈佛在录取中对富裕阶层的偏爱。在内部邮件中,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称呼招办生的负责人为“我的英雄”,因为他招进来的学生的家长承诺要向学校捐赠一栋楼。



2018年关于哈佛招生是否歧视亚裔学生闹得沸沸扬扬。对于是否真的歧视亚裔学生还未做定论。


但我们发现一个事实就是:在名校录取中的确存在一些隐性筛选条件。


个代表亚裔美国学生的组织分析了超过16万名学生的档案。

分析结果显示,除了标化考试得分、校内成绩、课外活动这些录取指标,哈佛招生还会考量申请者的”申请背景和“积极人格”等软性评分

反观国内呢?


有人说国内高考是一考定结果。只要分数达标就可以上清华北大,是这样的吗?


表面上看是这样,但实则也会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也就是说,家庭环境、父母的资本(不仅是经济,还有社会和文化层面)决定了孩子能接触到的资源有多少,决定了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决定孩子日后的眼界和见识。而这些的影响也决定了孩子最后取得的成果

从以上的分析解读我们可以获知:


从哈佛录取时的“倾斜”、以及中国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可能在展示给全世界一个新的信号:顶尖学府将逐渐摒弃视分数为最高标准的传统做法,转而看重从整体素质上来查看一个人在接受教育后拥有的可能性。


这个标准的改变并非在说,高分已不再重要,满分已不再稀缺。而是,当拥有高分的人数到达一定的数量甚至饱和的时候,分数能体现的差别已非常之小。


这场录取比赛,不再是一群60分的人和一群100分人进行较量。而是在一群90、100分的人中,挑选更加具有个人发展潜力的学生。、



如何在年纪尚幼的时候让一个学生去展现的个人潜力?

实则:这背后又蕴含着多少家庭实力与教育资源较量呢?

当然这里说的只是一个趋势,并不是全部,依然也有一部分来自贫弱阶层的家庭的孩子独秀于林,迈进了哈佛这样的世界一流顶尖学府。


因为只要是金子,不论身在哪里都会发光~


贫穷家庭虽然不能够提供给孩子足够的教育资源和资金支持但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贫穷的家庭更容易让孩子励志,更懂得奋斗。


这些“优势”如果利用得好,也能教育成有出息的孩子。


文章来源:棒呆国际教育,更多最新的出国留学资讯【请关注棒呆国际教育官方网站www.bonday.com】


2018年出国留学最新资讯延伸阅读:


美国留学必知 | 如何做一个受欢迎的留学生?在美国不知这几件事可能会很惨!

从多年美本申请经验看,早规划早培训是通往名校的不二法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关注棒呆美本精选

arrow

即刻获得
每日新鲜留学资讯

棒呆美本精选
在线免费咨询
400-086-0711
APP微信微博
APP
棒呆APP

一款留学党不可错过的APP

WeChat
微信顾问

棒呆国际教育高端北美申请顾问

weibo
微博服务号

最新留学动态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