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资讯> >

清华北大PK哈佛耶鲁,国内教育输在哪了?纽大学生说了这几点!

2019-01-23

美国作为世界上的创新大国,强国,世界上70%的专利出自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世界一流大学的数目,美国都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并且世界上很多重大的,具有突破意义的科研成果都来自美国。或许研发者不一定都是美国本土人,但更多的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在美国大学学习研究创造出来的。



在中国前10大学,其本科生在数理化方面的功底很好,一点也不亚于美国学生。但美国学生在一些方面的优势却是中国学生所不及的。


最典型的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善于从实际生活中提炼方程式。而这些特质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那么美国教育究竟有哪些优势呢?


一份来自于专业权威机构的研究报告给到了我们答案。


该研究对比了中美排名前10位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入选的学校包括美国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顿,耶鲁以及中国的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10所中美知名大学。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课堂文化不同


就课堂文化来说,中国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美国有明显差异。国内大学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而美国大学在培养人的能力、创新性和传授知识上是三者兼顾的。


在教学方法上,中国的教学一般是教授在课堂上讲,学生听讲、记笔记。但美国大部分的老师都是一边教授知识,一边与学生互相学习。


在中国的大学讲台上,很少有教授敢讲自己不懂的问题,因为他可能会被学生轰下去。但在美国,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和老师一起探讨问题,老师可能会说:这个问题老师也不知道答案。



但他会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如果由他解答,会会如何简化、找出怎样合理的方法……这样,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学习,这也是美国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于中国学生的重要原因。


反观作业设计也是不一样的。通常中国学生喜欢在做完了作业后“对一对”:如果答案一样,大家都放心了。而在美国课堂上,更多的题目是开放式的,很多问题没有唯一解,只有若干个解里面哪个比较好。


就这一点而言,中美大学的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有明显差异。其实,问题有唯一解,老师改卷子很容易,计算机也可以改卷;但如果题目是开放式的,那么对老师的要求就非常高了。


课程及教学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有很多新知识需要学习。对此美国大学每几年就要进行一次教学改革且任何地改革并不是平白无故,没有依据地改,而是要根据调研资料反映出来地问题来改。


那么中美课堂教育又有什么不同呢?


美国大学对人才的学习和培养评估模式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学到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单纯死记公式。



一位在纽约大学读经济学的学长,曾在北大也学习过,对此有很深的感触。


国内的老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学生听课后,一个字只有难,教学效果呢?只有20%的天才听懂。


来到了美国之后,最大感受中国学生计算能力很好。但是基本概念不清,学得一片混乱。


在美国课堂:每节课不多,两个小时,老师循循善诱,但是总能击中知识的要害。一节课下来,总会让人不断发出噢的声音,原来是这样的啊~原来简单的规则可以分析经济学中的各种模型,很多复杂的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么简单的基础上的啊,老师总是用用最基本的知识引导学生到前沿的内容。



老师向学生详细证明公式,分析电脑固化模型的缺陷,并自己当场编写了一个计算程序……就这样训练并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


每个老师的讲义内容都极其严明,每次课程下来都会让人有不同感慨,通过思维训练又上升到一个程度。即使是助教也依然很牛,对老师授课的内容提炼精化到半小时讲得却很清楚,帮助学生再次完全吸收。


美国老师很有职业伦理感,只要学生有不懂的问题提问,美国老师有义务式地履行解答服务。如果老师没时间也会特别告知学生再约时间解答。


▲不同教育下学生的思考方式


除此之外:美国课堂也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美国高校就读的学生不仅要做实验还要设计实验。比如测试材料的强度,做这个实验时就要考虑在么测试,实验报告如何处理?


这些实验都由2到3个学生合成一个小组完成,大家都非常重视。不像国内,在实验室看一下听一下就走了。


普遍中国学生的理论能力很强,但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很弱。最大的原因想必来自于只注重理论听教的教学模式吧~


教师考核系统的不同


在评价上,现在国内评价教授的标准是:以国内以自己定义的标准评价。至于科不科学,客不客观,想必我们心中有自己的答案。


国内大多数高校聘用教师的标准有点随意,门槛不是很高,有时提拔教授也很快在教师个人创新方面也没有过多要求。


而美国对教授的评价,依据的是国际公认的标准。即要求教师:在学术地位、教学、科研等方面有自己的贡献。这很大程度保证了美国高校教师的“质量”!



尽管这些年,国内很多高校也试图从海外引进教师人才,但往往是事与愿违。很多优秀的国外教师人才过了一到两年就本土化了。


而国内有的高校教师也是美国TOP学校的博士生,教学效果却并不十分突出。或许是同源不同质,或许是……


中美博士生的要求不同


中美大学教育差异最大的当属博士阶段,国内培养的博士生普遍不如美国Top10培养的博士生。


在中国一旦进入博士班,几乎没有什么淘汰机制能把不合格的学生淘汰掉,但在美国,大学的答辩委员会认为:如果给一个不合格的学生博士学位。就等于把学校品牌给他了,所以他们非常谨慎,宁缺勿滥。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创新人才。不言而喻,如果大学教育体系跟不上就会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美国对博士生的严苛,这很大程度保证了美国大学师资力量。

01
筛选方式

考试淘汰率


美国博士生的淘汰率很高,以美国密歇根大学机械系的研究生培养为例,有1200多个学生申请攻读这个系的研究生,最后只有180个人被录取。这仅仅是入口。180个学生进来后,必须在修完2个学期的课程之后参加博士生资格考试。


在机械系,第一次考过的学生不会超过入读学生人数的一半。两次考试加起来只有65%的学生可以通过博士资格入学考试。



不通过在么办?

只能再读点课,拿个硕士毕业走人。

02
筛选方式

严格要求开题报告


在国内很少有博士生开题报告是通不过的。但在美国有可能10%的教授觉得选题太差,那个博士就被刷掉了。


博士生在答辩时也大有通不过的情况存在。


只有严要求筛选机制才能:确保密歇根大学的声誉不会受到损害,才会吸引更多优秀血学生来录取,才能保证师资力量,培养更多优秀是学生,将来有所成就回馈母校。


创新机制不同


从创新机制来看,中美大学间的区别也很大,国内大学基本以国家战略目标为导向。


科研经费实行的是国家拨款,科研经费也多为国家战略目标的项目提供支持,而在美国大部分的创新还是以个人兴趣为导向。科研经费则是分散性投资。



中美高校创新研究团队组织结构不同。在科研上,中国的高校一般是大团队,大梯队而美国都是小梯队,小组。但这些小组又可以动态组合成无数个新的队伍。、


比如↓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机械系,教授,副教授,助教加起来总共60位,但他们却有60个创新团队。再经过排列组合后,可能会出现的创新小组超过100个。


而国内高校呢?通常300多位教授捆绑在一个十几个研究所里,具体的科研实际上也就是这十几个单位来做。


也就是说,在美国高校虽然只有60个科研人员,但创新性研究的点可能不止60个。


而在国内,科研项目往往就局限于10多个科研院所,因为一个所里往往集结了一个学科带头人,所长,还有几个正教授,若干副教授,一批博士后和一大批学生。而这些所有人的研究方向都一致的。


当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某几个点上,且缺乏众多动态协作的科研小组,很难促进一些以兴趣为导向的创新研究点的研发和创造;创新研究也只能服务于国家重要战略的几个重要项目。


这或许便是众多诺贝尔奖以及重多科研成果都来自于美国的重要原因吧~


文章来源:棒呆国际教育,更多最新的出国留学资讯【请关注棒呆国际教育官方网站www.bonday.com】


2018年出国留学最新资讯延伸阅读:


美国名校申请另辟蹊径,1月重要时间节点:转学机制+申请攻略 须知!

线下分享|当下留学圈所有谣言、疑惑、误解,Brian老师帮你一网打尽!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关注棒呆美本精选

arrow

即刻获得
每日新鲜留学资讯

棒呆美本精选
在线免费咨询
400-086-0711
APP微信微博
APP
棒呆APP

一款留学党不可错过的APP

WeChat
微信顾问

棒呆国际教育高端北美申请顾问

weibo
微博服务号

最新留学动态早知道